朝廷各地衙门的折子,除了一刻都耽搁不得的急件是直直送往御前、并另抄送一份至京城,其余的折子,还是先进京由留京的相关衙门审阅过后,再往南送。 这也是没有办法里的办法,近些时暂时还这么办。 真等到庞登带着西凉军兵临城下,外头的折子进不来、里头的折子也出不去了。 看着小内侍捧着折子进来,傅太师抿了一口茶,取了一本来看。 冯太傅告病了,他那叫圣上气着了,几天都没有缓过来,就在府里安养。 曹太保倒是在,一面看折子,一面与傅太师道:“我以为,你会让家里晚辈南下。” 傅太师摸着胡子,笑了笑。 他并不是没有起过这个念头。 作为朝廷要员,他坚持守着京城是他自己的选择,可作为长辈,又怎么会不希望子孙能多一份保障呢? 若圣上亦留在京中,他倒不必那般担忧,可圣上走了,带走了御林军和中军都督府的将兵,哪怕傅太师对宁国公有信心,也担心一个万一。 让子弟随着圣上南下,肯定比留在京中安全。 傅太师提了,只是家里谁都不肯走。 傅峥是嫡长房嫡长孙,他说,老祖宗托梦,他今生注定无子,总归将来是要靠族中兄弟过继儿子到他名下的,那他是走还是留,又有什么关系,既如此,干脆留着陪长辈。 傅太师被他说得又是好气又是好笑,见傅峥认真,也就不多劝了。 “人各有志,”傅太师缓缓与曹太保道,“他们有与京城共生死的心,我难道要拦着他们,只准自己当英雄吗?” 这是骨子里的气节。 他们读书人,最看重这股子气。 有些官员是领了旨意没办法做选择,那么能选择的人,就坚定自己的路。 留着守城也好,随行南下、待京城再无力处置政务时、把行里的公务支撑起来也罢,都是为了信念。 想好了路,就无需再瞻前顾后,只要脚踏实地就行了。 曹太保笑了起来,道:“活一辈子,能见京师两次动,我们两个老家伙,难得。” 傅太师闻言也笑了。 正说着话,徐砚从外头进来。 不久前又开始落雨了,徐砚的衣摆了不少,显得很是狈,给两位老大人行了礼,他站在一旁整理。 “我原以为,你们工部会是你随行。”傅太师道。 六部衙门,要么尚书,要么侍郎,必须有一人留京、一人南下,另一人不强求,看个人意愿。 各部里头,一般是年轻的出京,岁数大的留下。 这扯不上什么弃子不弃子的,实在是有些老大人岁数搁在这儿了,一路颠簸往江南去,身体吃不消。 工部里头,刘尚书与左侍郎闻大人两位都是快要告老的年纪了,按说的确该由徐砚随行,但最后商量下来,反而是徐砚留了。 闻侍郎是江南人,原本来年就差不多要退了,就当举家返乡,而刘尚书是难得还能劝一劝圣上的,他得跟着去唱白脸。 徐砚亦是纠结过的,但和杨氏、徐驰商议过了之后,还是决定留下。 他原本就没有在几位皇子之间做过选择,一直不偏不倚,不想给如纪家这样的姻亲麻烦。 如今局面,更是没有考虑要支持哪位皇子的必要了,不如就跟着宁国公府。 国公爷守城,守一天就是一天。 何况镇北将军要入关救援,徐砚坚持要走,岂不是明摆着不信顾家? 关系再尴尬,徐慧也是顾家媳妇,两家是明明白白的姻亲。 平时不融洽也就算了,这个当口上,徐家举家走了,京里百姓如何看? 百姓们连骂他们贪生怕死都嫌浪费工夫,因为大伙儿也要赶紧跑。 本来还能稳着的,徐家这般举动,不就是证明了援兵都靠不住吗? 那还不跑,等着破城吗? 当然,全家上下最是反对的是闵老太太,可她现在说的话,是一句也不顶用了。 徐老太爷都被徐砚说服了。 若只为太平二字,徐砚何必步步往上爬? 他现在最不能少的就是好名声,他固然可以求刘尚书、求闻侍郎,可真那样做了,名声就坏了。 以后出门去,旁人不敢明面上笑话他,但肯定笑话徐老太爷,笑话徐家其他子弟。 徐令峥和徐令澜,以后去考场上试手,都要被人指指点点。 徐老太爷那么面子的一个人,以前能为了老友们看低徐砚、排斥他而气得病倒,哪里会听不进去。 脸面大过天,何况连皇太后还在京中,他们小老百姓怕什么? 老太太再闹,也就是口上功夫,谁也不会理会她。 不过,有徐老太爷这样的“百姓”,也有收拾了行囊要跟着南下的百姓。 京城看着没有,但衙门里自己知道,各种案子、尤其是偷盗案子,一下子多了起来。 绍方德坐在书房里,大案上堆着的案卷。 师爷几次言又止,最终没忍住,小声道:“大人,您现在走还来得及,赶一赶路,能跟上御驾。” 绍方德连脑袋都没有抬:“这是哪儿?” 师爷下意识答道:“顺天府。” 绍方德又问:“我是做什么的?” 师爷越发云里雾里:“顺天府尹。” “行了,”绍方德这才看了师爷一眼,道,“你若真想走,现在就启程,不用管我。” 师爷急得直跺脚。 绍方德见状,解释道:“还不明白?我是顺天府尹,京师就是我要看着管着的地方,朝廷又没有免了我的职务,我走什么?” 师爷愣了愣,脑袋一会儿灵光、一会儿不灵光,半晌,抹了把脸,又坐下了。 绍大人不走,他怎么能走呢? 至于家里那急吼吼的婆娘…… 最多回去拎着他耳朵骂他一通,老夫老了,肯定会支持他的。 再说了,他们两个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,离了这儿,得等到何时才能回来呢…… 第1066章 掺和不动 东街上,闹哄哄的。 有人走了,自然也还有很多不想走、或是走不了的人留着。 过一天子,有一天的营生,酒肆茶馆照常开门,只是这生意,注定比不了从前。 素香楼的客人也比平时少了许多。 跑堂小二与茶博士凑在一块,嘀嘀咕咕说话。 “还做不做生意了?” 声音从门口传来,小二猛得一抬头,小跑着过去:“做生意、做生意。” 外头飘着雨,光线不足,小二跑到了跟前才看清,来人身着官服。 待对方收了伞转过身来,他看到了官服上的补子,的是孔雀,三品官呢。 他们素香楼,连孙恪、蒋慕渊这样的皇亲国戚都是常客,小二也是见过世面的,可这个当口,一位大官亲自来采买,那可真是稀罕了。 “您……”小二眼力好,多看了两眼,就认出了来人身份。 这是黄印黄大人。 这位太出名了,东街上的,没听说过黄大人故事的,可能一只手就够数了。 小二嘴快,道:“黄大人,您没有出京?” “我不走,”黄印道,“家里老太太嘴馋了,念叨你们这儿的荷花酥,今儿还卖吗?” “卖!怎么不卖!”小二笑了起来,“您稍后,小的给您去装一盒。” 黄印拦了他,又报了几样小菜,让他一并装好。 素香楼里做事的,本就各个手脚麻利,今儿又客少,没一会儿就给黄印都装好了。 黄印提着食盒,一面往外走,一面道:“我明儿再来。” 东家亦出来相送,听了这话,连连点头,等送走了黄印,他举着伞往左右铺子里去,说黄大人都没事儿人一样该吃就吃,该买就买,大伙儿慌什么,又怕什么? 黄印没有坐轿子,他就靠两条腿,走了大半条东街,回到自家住处时,鞋子腿都透了。 他孤家寡人一个,本没有起过南下的念头,而曹峰的父母也全靠他安顿,老人家岁数大了,怕路上受苦,干脆说好了留下一块。 荷花酥是给老太太的,同样,这也是他们几个留京的官员想出来的法子,得叫百姓们心安。 黄印自己想得明白,真到了破城那一天,西凉军要杀就杀,总杀不光偌大的京城。 了不起,他也蹲地窖去。 他们留守的官员可以如此“破罐子破摔”,但在那一天之前,京城里头是不能的。 守城,需要兵士,也需要百姓齐心。 圣上已经走了,他们留下来的人,就要去街上多转转,让大伙儿知道,京里还有官员,有将领,能守,也一定会守下去。 午后,乌太医进了慈心。 皇太后躺在榻子上,神不振。 如此状况,倒也不是单纯因为病倒了,而是她向来怕热,而病中只能少放冰盆。 bOwuCHINa.cOM |